2012年5月14日,88岁高龄的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终身担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的罗哲文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了。5月2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与会者无不为这位老人对中国古建筑保护、重建和文物保护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的崇高精神和不朽业绩而动容!
罗哲文先生走了,他留给后人的不单是当年那个骑着毛驴丈量长城的动人背影以及他为全国众多文物古迹所流下的血和汗,更有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深深的爱……
笔者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人民政协的岗位上同罗哲文先生有过一段颇为密切的接触。中间因他不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而接触有所中断,没想到在2008年,又因日本友人为梁思成先生在古都奈良树雕像之事,与他再有交往,前后相隔近30年。晚年的罗哲文先生人老了,但他那股一心扑在中国文物保护事业上的“拚命三郎”的工作劲头,不仅依然故我,而且老而弥坚,真所谓七十岁矢志不渝,八十岁巧思笃行,不得不使许多人肃然起敬也!
笔者哀痛之余,对罗哲文先生多年来的所言所行之深切缅怀,竟不知从何处下笔。正好手边有一篇发表于27年前新华社国际内参上的短消息,可以读读这条“内部”消息,以缅怀罗哲文先生。
这条消息全文如下:
梁思成40年前呼吁美军勿炸日本古都日报得悉后以《古都思人》为题显著报道。
本刊讯 3月29日在日本奈良市举行的“保护文化遗产和城市建设间的调合”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参加会议的中国古建筑专家、全国政协委员罗哲文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曾向美军呼吁,从保护文物的立场出发,不要轰炸日本古都奈良和京都(事实上,奈良和京都在战争期间确实未受过空袭,古迹保存完好)。共同社当天就播发了这一消息。日本《朝日新闻》等报纸以《古都的恩人》为题,显著地刊登了这一消息,此事一时成为中日友好的话题。
罗哲文和另一位同时与会的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计划局顾问郑孝燮是梁思成先生的学生和助手,罗当年曾帮助梁先生进行这件工作。
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委,笔者讯问了罗哲文,他把这段历史的回忆告诉了我们。
那是1944年,梁先生主持的“中国营造学社”因抗战而迁至四川叙府(宜宾)李庄。他痛惜一些东方文化遗产毁于战火,千方百计设法拯救它们。
这年8月,梁先生偕同当时的画图员罗哲文从李庄来到重庆,住在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梁先生拿来中国地图和日本地图,亲自在地图上把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用铅笔做上记号,然后让罗根据这些记号用圆规画出保护圈。罗清楚地记得当时画圈的有奈良和京都两市。梁先生呼吁美军不要轰炸这些城市,以免这些人类文化遗产遭到毁灭。
当时梁先生除营造社的工作,还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是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大厦的设计人。他同中外学者和各方面人士有很多交往。他的这一建议通过美国兰格顿·瓦尔纳博士(1881-1955)转交给了驻重庆的美军指挥部。
梁思成一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有很高造诣。对于日本奈良、京都等上千年的仿唐建筑,如唐招提寺、药师寺等极为珍视,他每每以它们为教材向学生讲授。
奈良于公元710年建都,其后迁至京都,距今已1200多年。奈良的城市建设完全依照我国唐代长安。奈良、京都的文物古迹占全日本的10%,其中属于国宝级的占全国的2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国宝级的古建筑物1745幢有209幢毁于战火。京都附近的大阪遭到了轰炸。而奈良、京都从未受过空袭。
罗哲文在奈良学术讨论会上公布上述事实后,日本著名古建筑学家福山敏男说,梁思成先生不但对中国古建筑有研究,而且对日本的古建筑也是精通的,他作出这个建议是完全可能的。
罗哲文最近还曾同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宿白谈起这件事。宿白也表示记得1947年梁先生到北大时曾向宿讲过,他建议过美国不要轰炸日本的奈良、京都。 (汪东林 张永年)
(原载1985年5月27日新华社《国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