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概况 | 动态新闻 | 墓型展示 | 陵园环境 | 业务流程 | 安葬服务 | 祭扫服务 | 情感纪念 | 交通资讯 | 陵园首页  
  梁思成、林徽因弟子 罗哲文:八十之龄护运河(二)
 
 

罗哲文于1948年拍摄的八达岭长城残状

罗哲文于1948年拍摄的八达岭长城残状

 
a      为罗哲文先生献花  
     
 

     骑毛驴上长城

     修了50多年长城的罗老,长年围着长城转,八达岭去过好几百次,山海关也去过100多次,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1952年,正是新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的时候,国际友人要来参观浏览中国的古文明,全国人民要来一睹首都的文化古迹,但可游赏的景点很少,只有颐和园、故宫、天坛等,当时的副总理郭沫若提出中国最伟大的建筑应该是长城,在郭沫若的倡议下,罗哲文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考察。当时,28岁的罗哲文是文物局最年轻的专家,从那以后,就一直在指导修复长城。

     “1952年带着任务去八达岭,那是我第二次看到长城,心头涌动着两种心情:了不起的军事防御体系,就算是残垣断壁,也是极震撼人心;长城的沧桑感让人忆起战争,激动又感慨,不能让它继续破败下去,再不维修也许就要消失了。”考察完成后,罗哲文带着他设计的八达岭长城维修规划草图去见老师梁思成。梁思成高兴地提了三条意见:要“整旧如旧”,不用洋灰,保留旧砖,不危及游人安全的残断处不必全修,“故垒斜阳”更觉有味儿;长城上休息处要讲究艺术性,不能在古长城下搞“排排坐,吃果果”的布置,要有野趣,讲究自然;不宜近距离种植高大乔木,否则,对保护长城不利,也影响观看。

     罗哲文开始了“骑毛驴上长城,山羊驮砖修长城”的漫漫征程,从辽宁的丹东到新疆的罗布泊,都留下了他探寻长城的足迹。“交通、生活很不便,但还是很高兴。心里想着自己参与了这么大的工程,我一定要把它修好真正保护起来,留给子孙后代。”1953年,八达岭长城修复完成,并于当年国庆节向公众开放。不仅长城,从赵州桥维修,布达拉宫首度维修,到三峡工程前部分建筑的搬迁,都离不开罗哲文的方案设计。

     “运河三老”奔走呼吁

     84岁高龄的罗哲文身体依然硬朗,甚至还经常骑自行车出门。“原来我还游泳、滑冰、打乒乓球,现在不去了。我不用专门去锻炼,时常出去考察、开会,等于成天都在锻炼。”他笑着说:“我身体这么好,跟50多年来修长城,经常从事田野工作有关系,修长城既是费心费力的劳动,也锻炼了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开阔心胸。”这些天,他还要去淮安为京杭大运河申遗奔走。

     罗老对保护古建文化的另一重要贡献就是推动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1986年,中国第一批世界遗产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与秦兵马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和泰山的申报工作,1987年顺利通过评审。近年来,罗老致力推动京杭大运河的“申遗”进程,成为大运河“申遗”工作的灵魂人物。

     “古代中国有两个大工程,一个是长城,另一个是大运河。上世纪50年代开始修复长城的时候,当时提国家文物保护名单,我就提议加入大运河,但按当时的概念,大家认为运河与文物连不上,没有弄成。”此外,当时普遍认为文物是固定的,而大运河是“活的”。

     为了这份未竟的申遗工作,80多岁高龄的他仍奔走呼吁,2006年年初,罗哲文、郑孝燮和朱炳仁“运河三老”给运河沿岸18个城市(区)写了一封加快“申遗”工作的倡议书。这封倡议书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原则:第一,京杭大运河是活着的;第二,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承载的“自然”、“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内容,密不可分,应该合三种遗产形式为一申报。

     经过多年的游说,让他感到稍有宽慰的是,2006年5月,大运河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国家文物局已经将之列入了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长城保护第一人魂归长城怀抱
    悼罗老 - 李亚忠
    回忆罗哲文先生 - 威廉.林赛(英)
    我心目中的文物保护神罗哲文先生 - 吴梦麟
    我与罗哲文先生 - 刘媛
    一生惟系古建情 - 柴福善
    与罗老在赤城 - 王玉凤
    “万里长城第一人”罗哲文骨灰安葬仪式在八达岭陵园举行
    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生平
    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去世 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病逝 为保护长城奔走多年
    长城保护第一人罗哲文逝世 最早提出长城和大运河"申遗"
    "万里长城第一人"、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老人追悼会侧记
    深切缅怀老委员罗哲文先生(一)
    深切缅怀老委员罗哲文先生 (二)
    “古都的恩人”战火中保护古建筑
    “万里长城第一人”保护长城修复长城
    万里长城的杰出守护者
    梁思成、林徽因弟子 罗哲文:八十之龄护运河(一)
  梁思成、林徽因弟子 罗哲文:八十之龄护运河(二)
    罗哲文文保生涯70年专题采访
    参与国徽设计的宜宾人
    罗哲文:一世书生终无奈
    罗哲文:最痛苦的是无奈
    中国营造学社唯一的练习生——少年罗哲文(1)
    中国营造学社唯一的练习生——少年罗哲文(2)
    舒乙追忆罗哲文:“新三套马车”排行老大(组图1)
    舒乙追忆罗哲文:“新三套马车”排行老大(组图2)
    舒乙追忆罗哲文:“新三套马车”排行老大(组图3)
    孙家正撰文记罗哲文:七十载矢志不移
    助手眼中的古建专家罗哲文:用平常心做伟大的事
    朱旭  
    罗哲文  
    管桦  
    刘培植  
    詹天佑  
    芮杏文  
    杨义碧  
    梁树年  
    潘田  
    马克坚  
    张秉贵  
    马萧萧  
    任宝贤  
    杨承宗  
    李慧芳  
     
 
 
电话:010-81181138 | 地址:京藏高速水关长城出口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东侧 | 邮编:102112 | 京ICP备2020044598号-1 | 技术支持:八达岭陵园网络工作室 陵园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