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概况| 动态新闻| 墓型展示| 陵园环境| 业务流程| 安葬服务| 祭扫服务| 情感纪念| 交通资讯| 陵园首页

【转载】清明时节雨 千秋家国梦

八达岭陵园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0-03-11 00:00:00 浏览量:1700

把对逝者的怀念转化为对生者的关怀,在逝者与生者长久的对话中,人生的意义才随之展开。清明节实际上寄托了中国人千年来对自我和他人、家族和国家的无尽期望。

今年的清明,看来要在细雨霏霏中度过了。但作为节日的清明节本身,却在今年走出了晦暗不明的状态,正式成为了国家级节日———如果说节日也分等级的话。作为一个法定假日,现在的清明节实际上是把分散的个人心态上升到了统一的国家姿态,并在客观上迫使所有的中国人都参与其中。既然如此,对于那些参与者来说,认真思考这个节日究竟有着怎样的意蕴,而不是糊里糊涂地放假一天,恐怕也是必要的吧。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清明节实际上是历史最为悠久、同时也是最迟被法律承认的一个传统节日。而在其历史与现实之变迁过程中,我们当可发现,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清明节至少蕴涵着如下几重深意:

其一,祭奠先人,标识我族。清明节是华夏文明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对于缺乏宗教信仰的中国人来说,精神上最重要的崇拜就是慎终追远、敬拜先人了。和西方的宗教活动一样,中国人通过这一系列仪式性活动,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并由此形成了有特色的文化性格(中华民族是一个内敛、含蓄、注重思考的民族,恐怕与清明祭祖等特有的沉静传统有关)。古人说,“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这里的信,当解读为信仰的信,代表着我们这个功利年代所最缺乏的精神支柱。清明节的祭奠沟通了生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我们超越俗世生活来思考问题,回归那丢失已久的信仰。

其二,饮水思源,传承历史。清明节的内容非常丰富,因为它还把几个历史更加悠久的古代节日也都纳含于其中。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寒食节:介子推因为不愿做官而死于火中,人们每到了他的死期便不愿举火而只吃凉的食物,以纪念他的高洁品性。对于品格高尚者的纪念,是清明的题中应有之义。记得小时候春游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去烈士陵园扫墓———我们必须要对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的英雄们有着最基本的尊重,这种尊重还应超越政治取向和党派分歧!为此目的而设立的纪念日及祭奠仪式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不赋予某种情怀以一定的仪式,人们的感情也就无从寄托和凝固,从而易于遗忘。而对中国人这样一个善于忘记历史的民族来说,为纪念而设立仪式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三,春暖踏青,歌咏生命。清明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转暖,万物萌发,让人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力量。在春暖花开的清明,人们结队出游,凭吊先人的同时也感受春天的气息,是谓“踏青”。《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谈论志向的一段对话。当孔子问到曾皙的志向时,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而到了宋代,我们能够记忆的清明,更多的便是《清明上河图》里繁荣祥和的春日汴梁了。所以,在这个缅怀先人的节日里其实也不用整天都愁眉苦脸的,老祖宗看到恐怕也不见得会开心吧。歌咏春天,就是歌咏生命的力量,体会生命从静寂到生长的过程。目前饱受生活重压的中国人,需要的就是这种活着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大可以祝福他人一句“清明节快乐”!

其四,善待生者,敬始慎终。对于最终结局的关注使我们更加努力地了解死亡,并升华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一个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孔子说对待长辈的态度应该是“生,事之以礼;死,祭之以礼。”荀子曰:“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文也。”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对于生者的关注,不但是每个个体的责任,同时也是国家层面的责任,如养老保障制度便意味着政府对公民生存与死亡问题的关注。清明节成为国家的节日,其实也暗示着对某种制度进步的要求。毕竟,对于死去的人的祭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于活着的人的尊重。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清明以及所有的纪念日也便都没什么意义了。

总之,让活着的人多一次对死者的回忆,不过是历史的短暂停留和回光返照。更重要的是把对逝者的怀念转化为对生者的关怀。在逝者与生者长久的对话中,人生的意义才随之展开。清明节实际上寄托了中国人千年来对自我和他人、家族和国家的无尽期望。而我所希望的是,随着清明成为法定节日,那些先民们所长久抱持的清明理想,都能随着今人的努力而穿透历史、直达我们所生活的世代

(作者系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