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孙宝礼纪念馆
孙宝礼出生在北平的一个家道中落的旧官僚家庭。曾祖父孙玉奎是光绪年间的千总,祖父孙福田是河西守备,镇守北京的前三门,衙门在西河沿,与当时的九门提督左堂袁德亮交情甚厚。
其父孙伯山清末民初毕业于北平正志中学,曾任山东定陶县警佐;北平财政局缉私专员;北平警察局内六区署员;北平警司令部驻门头沟办事处中校专员;业余兼职北平前门庆仁堂中医;给人看病。母亲陈兰霞浙江宁波人,是一个大家闺秀,同样出身于旧官僚家庭,其父陈质堂是在段祺瑞政府国务院任局长,出生在这样的旧式家庭,其家风甚严、注重教育。母亲共生有7个子女,男孩排字取名为“仁、义、礼、智、信,孙宝礼行三,所以取礼。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家教,家风很严,从小,母亲陈兰霞就仿岳飞母亲教子,就知道教育子女学习文化报效国家,因此7个子女各个都学业有成,其中:孙宝礼的大哥孙宝仁先生毕业于1935年国民政府南京高等警官学校21期,毕业后,曾任辽宁省水上警察局长,1975年特赦。孙宝礼的五弟为尚小云的嫡传弟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荣惠。因此,当时国民政府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北省政府主席孙连仲。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曾为家里亲自送匾题字:“教子有方”在母亲的影响下,学习-爱国-报效国家的烙印早已深深渗入孙宝礼的思想深处。
上个世纪20年代,孙宝礼就读北平市立第三十四小学,当时,该为女校,据闻鉴湖女侠曾在该校求学。后开放试招男生,孙宝礼是该校第一批试招六名男生的其中一员。学校爱国空气很浓,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校曾组织学生老师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新生活运动在童年时代即萌生了爱国激情。小学毕业后,1935年7月考入中华中学,此时的中学爱国空气更加高涨,学校里经常组织召开时事座谈会、开展军事训炼、上街游行,高唱抗日救亡歌曲,贴标语、呼口号,宣传抗日。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北京沦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华中学也被迫改为日本的小学校,此时的孙宝礼也被迫转学到私立弘达中学继续完成学业。
建国后,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孙宝礼同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始终是运动员,是运动的冲击对象,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受到了巨大损失,其子女在生学、就业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尽管这样,孙宝礼同志仍然告诫子女,相信政府,努力进取,争取进步,自己仍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78年党中央的拨乱反正、对真理的讨论给人们一股春风,1982年落实政策,恢复干部身份,颁发了起义证书;1984年在邓小平倡议下,黄埔同学会成立,参加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黄埔同学会的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为落实这一宗旨,孙宝礼不顾年老体弱,四处奔走,多次不惜花高额邮费,把《黄埔》寄往旅居台湾和定居美国的同学。为实现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