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风1918年出生在莆田城内书仓巷,城里的山光水色、一草一木,郭风都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在“记莆田城关”文中,作者写了过去的古城墙,古谯楼,古牌坊。文中回忆道:“十字街上的这四座石坊,建造于明万历、嘉靖、天启年间,分别为陈经邦(礼部尚书)、郭应聘(兵部尚书)、周如磬(文渊大学士、宰相)等而立。不过,在我的印象中,他们似乎并不全然以官位的煊赫而受人尊崇;而主要以为官廉正,在朝不与权奸为伍以及博学多识(如陈经邦曾任神宗太子之师,周如磬曾为熹宗讲经等)和文事之盛才名重一方。”短短几行字,郭老为我们讲了莆田的历史、风俗、民情、传统美德。本文还有精彩的一段:
城关还有许多牌坊。其中最明显为了激扬后人意气以及赞颂本邑文风的,有两座木坊,它们分立于莆田县署外面一条街道的两端,始造于明;立于南面的木坊,匾额上书“文献名邦”,立于北面的木坊,匾额上书“海滨邹鲁”。我相信,像这样的牌坊给予全邑士人,包括近、现代当地知识分子有关文化心理的影响,是微妙的、深沉的、催人奋发的。
郭风对家乡、对故宅怀有一种赤子之情,眷恋不已。在《记书仓巷》一文中写道:“我在很小时便听说过,古代有一位儒者藏书甚富,曾于此巷建藏书楼,因而得名书仓巷。”文中随手拈来,又有一段十分美妙的描述:
郭风晚年时,有时会忽然怀念起来的是,大概由于巷内多为果园之故,时有鸟类,譬如白头翁、八哥、斑鸠、黄鹂以及猫头鹰飞到各户屋顶上来;特别是早晨,从巷中走过,便听见喜鹊在屋上报喜。他总感到有一种田野风趣,又有一种世代相传的、持续的、固执的民俗气氛,出现在他的故宅所在的书仓巷内。
读之,好像在听一位老人讲述美丽的神话故事,也引发笔者当年美好的回忆。50年代初,赤脚进城读书,赤脚走在古谯楼前,散步在石牌坊下,接受过微妙的熏陶。假日,也曾与同学到“果园错落绿如棚”的后塘等处购番石榴尝鲜,此事也曾勾起诗人彭燕郊的回忆,彭老特地来函,盛赞家乡的“番桃榴”、“香菇豆”。说明郭风文中所描述的氛围和风趣,的确是“固执”的,能引起“全邑士人”共鸣的,特别会令游子“断肠”的民俗。此类描述,随处可见,在《菠菜》中,郭风穿插了“全雕白玉板,红嘴绿鹦歌”的民间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专利属于莆田。对莆田情丝万缕,缠缠绵绵,窃以为,这是郭风散文最大的特点,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无异舍本逐末。
电话:010-81181138 | 地址:京藏高速水关长城出口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东侧 | 邮编:102112 | 京ICP备2020044598号-1 | 技术支持:八达岭陵园网络工作室 |